关键词
诗文库
郑从谠河东节度使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古者公卿。在朝则辅主致理。
有事则统众出征。是以郤縠行师。
爰求说礼。祭遵推毂。
不废雅歌。今者羌寇未宁。
烽烟尚警。慎择镇安之路。
尤资柱石之功。若非文武兼才。
将相全业。夙蕴峻望。
为吾鼎臣。岂倾丹赤之怀。
以授股肱之任。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
秀禀岳灵。操含冰洁。
赵衰冬日。乐广青天。
端操而峭壁宁偕。旷度而澄波未测。
周密得大臣之体。诚明宏君子之儒。
许月品题。人伦自警。
膺门步武。明彦知归。
奋飞早践于修途。育德迈高于舆论。
仗节三光于侯府。题剑累涉于崇班
洎擢处钧衡。若来麟凤。
才惟应物。动必研几。
屹若嵩峦。炳符台曜。
磊落。长标构厦之姿。
和璧温良。克表如虹之气。
朕以北门重镇。兴王故都。
披全晋之山河。有陶唐之风俗。
以尔曾施惠化。尚有去思。
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
尔其厚抚战士。谨备粮储
必使黠虏革心。征师贾勇。
善守训齐之令。以图台鼎之勋。
帖以上公。式光元辅
伫歼凶丑。副我忧勤。
往惟钦哉。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等使。
郑畋平章事依前都统制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门下。朕闻天下安注意于相。
天下危注意于将。尔今应吾内外之委任也。
朕以尘昏宇县。血染生灵。
乘舆播越于道途。巡幸奔驰于巴蜀。
夙夜思咎。寝食不遑。
期早殄于群妖。冀速清于国步。
今则重烦台德。再秉钧衡。
碧幢不离于岐山黄阁暂移于陇坻
安危倚望。中外具瞻。
诸军四面行营都统凤翔陇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凤翔尹上柱国荥阳郡开国侯食邑三千户郑畋。岳渎炳灵。
星辰焕发。雅裁既扬于冰玉。
冲襟咸契于神明。达古今理乱之源。
识文武经纶之道。作时柱石。
为国栋梁。洎周旋□荣。
出入将相。功业每留于史册。
懿范允播于缙绅。昨镇近藩。
首摧巨盗。今虽狼心渐革。
虿尾将攻。干戈尚遍于咸秦
蛇豕犹侵于宫阙。运虽至此。
天实赉予。况誓扫寇雠。
志收社稷。蕴沈机而愈劲。
奋独断而不回。激谕军行。
倡率义旅。下韝必中。
传檄无疑。指呼而方面悦随。
慷慨而懦夫请命。风生貔武。
川涌熊罴。期系颈于逡巡。
伫舂喉于旦夕。朕且念用兵汧陇。
驻跸坤维。指挥而远在一隅。
请急而动闻踰月。于以举畴庸之典。
于以图必胜之谋。在乎盛以军戎。
任其陶铸。使统制并遵于麾下。
吁谟皆在于彀中。将凯还。
伫其册命。于戏。
簪裾礼乐。俨然丞相之风。
旗幛鼓鼙。蔚尔将军之贵。
裴度以出征淮蔡。敏中以招讨羌戎。
皆仗以节旄。付之枢柄。
期树功业。固不同年。
勉图大勋。同酬殊渥。
位正台阶之重。官崇水土之荣。
敬之哉。无忝我重命。
可守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四面行营都统凤翔陇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凤翔尹。散官勋赐如故。
仍令所司收复京城后备册命。主者施行。
讨王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江乡贱卒。营伍微材。
忽抚御之小乖。敢凭陵而搆乱。
迫胁将相。恣窃干戈。
劫资财于建邺之城。聚徒党于狼山之戍。
寻则浮江泛海。掠镇攻城。
摽掠三州。伤残万户。
又于福建管内。毒害生灵。
淩犯纪纲。悖违天地。
朕为人屈法。恶杀好生。
累降敕书。曲存招谕
包藏奸慝。诳惑军师
诈示归降。密为抗拒。
昨者拘留鲁实。巳验凶狂。
今闻再犯温州。显与官军抵敌。
鲁实陷在舟楫。王师败于锋镞。
两浙震惊。百姓忧扰。
滔天之罪。擢发难书。
然以分野兴灾。虽关定数。
神祇助顺。必剪群凶。
既违雨露之恩。宁逭雷霆之殛。
是以别铨名将。更益雄师。
福建之精兵。杂番禺之战士。
水陆俱发。腹背齐攻。
须剋旬时。必破妖孽。
除先徵诸道五千一百人。及福建南海并虔吉衢婺等州兵士外。
今更抽忠武军一千五百人。感化军五百人
泗州五百人宣州五百人
都计一万五千以上。前左武军大将军宋皓。
负关张勇智。有韩白英雄。
累著战功。再居环卫
思豺狼之未灭。耻荆棘之犹存。
誓愿长驱。速清群丑。
今除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守右龙武大将军御史大夫江南诸道招讨使。应新旧行营兵士。
悉取指挥。各宜愤激忠诚。
淬厉戈戟。识机剪扑。
取势芟夷。速立殊勋。
迎俟超奖。其王部下徒党等。
或本同谋议。或偶被胁从。
或因穷饿依投。或遭俘缧指使。
所宜舍逆取顺。去暗趋明。
勉图富贵荣华。勿受驱除剪戮。
如生擒及斫得王头归顺者。当授四品正员官。
并赏钱一万贯。赐庄宅一区。
如能率众于所在解甲归降者。亦当厚与爵赏。
明垂信誓。必不欺渝。
凡在忠烈之徒。皆宜贾勇增气。
招讨王仙芝等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乱常干纪。
天地所不容。
伐罪吊人。
帝王之大典。
历观往代。
遍数前朝。
其有怙众称兵。
凭凶搆孽。
或疑迷于郡县。
或残害于生灵。
初则狐假鸱张
自谓骁雄莫敌。
旋则鸟焚鱼烂
无非破败而终。
盖以逆顺相悬。
幽明共怒。
近者庞勋拒命。
挺灾。
结聚至多。
猖狂颇甚。
寻则身膏原野。
喉毙仆姑。
资财分散于他人。
亲戚诛夷于利刃。
亦有方从叛乱。
忽悟归降。
回吉凶于反掌之閒。
变祸福于立谈之际。
诸葛爽今为刺史
朱实见任将军
宏伯郎任职于禁营。
宋再雄策名于淮海。
莫不身名光显
家族辉荣。
近者诸道奏报。
草贼稍多。
江西淮南
宋亳曹颍。
或攻劫郡县。
抗拒官军。
或窘厄商徒。
俘掠进奉。
出彼入此。
鸟逝风驱。
虽云俊利于一时。
岂不忧危于终日。
以有限之逆党。
敌无数之王师。
宁论岁时。
必自歼灭。
朕以宽宏致理。
慈悯居心。
每念苍生。
同为赤子。
恨不均其衣食。
各致丰肥。
宁忍迫于锋铓。
断其身首。
是以诞敷文诰。
且务招携。
如或不共。
用兵无悔。
王仙芝及诸道贼头领等。
见制敕后。
各宜洗心悔过。
解甲收兵。
诣所在州府投降。
便令申奏。
必当超授官爵。
厚赏资财。
永作忠臣。
常居禄位。
节级自补职掌等。
亦于大藩镇内。
量材与职额衣粮。
其抛弃田园胁从队伍者。
并当抚绥慰劳。
各令归业营农。
是谓舍暗从明。
得生逃死。
依朕命者。
岂不休哉。
如或顽傲不悛。
凶强自恃。
犹事兵甲。
尚困乡闾。
使田者不耕。
蚕者不织。
则须为人除害。
非曰黩武佳兵。
宜令诸道帅臣
选练骁勇将卒。
分兵截道。
并力合威。
必务剪除。
不得纵玩。
其主兵大将
若全擒戮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巳上者。
超授将军
仍赏见钱一千贯文。
如斩首级。
移兵攻徒党。
收夺资财器械。
覆验摭实者。
据其功绩高下。
授官赏财。
如逢寇不追。
临阵不战。
贪渎逗挠。
败失师徒。
宜令本州道勘寻。
准军法处分。
应乡县田园之内。
有材杰敢勇之人。
若能纠率丁夫。
捍禦寇贼。
搴旗斩将。
破阵成功者。
委所在长吏速具奏闻。
亦与官职优赏。
如郑溢汤群之辈。
皆巳分领郡符
朝廷必不食言。
乡党所宜助顺。
于戏。
宿麦将实。
秋苗正滋。
渐及蒸燠之时。
岂是战争之日。
惟愿务农偃甲。
布德行恩。
遍告州闾。
各宜知悉。
论除授当经二府熙宁九年正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大学衍义补》卷一二○、《经世八编》卷一九二、《右编》卷八
臣伏睹近日命赵卨安南招讨使李宪为之副,外议纷纷,皆云不自二府,此虽陛下择才之明,亦必与大臣商议。
又曰,所陈请多不经由二府,径批圣语下招讨司
此果有之乎?
是非之间,臣未易以臆决,风传之事,或难尽信。
然若无其由,安得此语?
臣职居风,义不可隐,茍有闻见,宜以悉陈。
臣窃以人君之职在知言,以言任人,既难偏用,则先参验其平日之素行,又考察其今日之所能。
凡所行所能已先参考,则曰功曰效,从可类求。
自小官而至大吏,自大吏而至大臣,及夫参预政机,与图枢要,任既重矣,察亦至矣。
故古之知治之君,不以疑大臣为嘉谋,以择大臣为重事
若夫道不足以简人君之心,行不足以孚天下之众,所措乖戾,所为谄邪,则敷告外廷,去之可也。
至于使居其职,而不责以所任之事,使充其位,而不责以所行之言;
内计定而外言得以转移,近习进而辅政之语得以侵夺;
或文符直行而不领属于公府,或论议阴进而不关决于枢廷;
则灭裂纪纲,何莫由此!
谅朝廷以为事之大者,必须佥谋,已令大臣详论,事之小者不欲迂滞,祇使小臣开陈;
或患其宛转而虚有留难,或以其迫急而不暇详问。
夫王言之出,尤在谨微其初,小不留神,其后遂为故事。
某日某事稍系政经,已尝不下二府
某日某事不系国体,何缘却关外司。
乐便疾于一时,忘几微于后日,一启其渐,寖难改更。
况于边廷,休戚至重。
且命大臣者,所以同安危而系休戚者也。
今至烦莫若边琐,至重莫若将臣,而有不预焉,则大臣之能知其任者必皆自疑,莫敢安其处矣;
既不敢安其处,则同心同德之义亏矣。
大臣之罢软者必曰,势位已极矣,上已为之,而又以力争,则获专权之咎矣。
大臣之不胜其任者,必曰,此出于圣旨,我何预哉!
是与其能者为自疑之端,不才者为容身之地,积此而往,岂国家之利邪!
而又君逸臣劳,势自当尔;
主忧臣辱,事皆固然。
未有君宵旰于上,而使臣得燕安于其官;
主忧劳于中,而使臣乃恬然于其下者也。
臣不必远引古今,以国朝言之。
章圣皇帝责谓李穆:「天旱如此,盈车载俸,于汝安乎」?
可谓能知责辅弼之方矣。
太祖王著醉于玉堂,而悉逐御史,此可谓能责弹劾之臣矣。
盖平日不侵其所职,则后日可责以有成。
臣伏睹近世朝廷所以责臣下者至轻,群臣所以自任其责者尤鲜。
二府侵夺寺监之职,寺监侵外任监司之职,监司侵州县之职。
方今之弊在所革除,岂可相承?
上下如此,则恐权纲一紊,拯之则难。
臣欲乞除命大臣台谏之外,事无巨细,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
其乞不下两府者悉传以法。
其大臣或可疑,若不堪其任者,速令罢免。
二府之论或有异同,陛下总揽其成,裁断其可而后行,庶尽王容下之美,大臣无诿上之咎,人人自任其责,君臣之间各尽其道。
论遣李宪措置边事熙宁九年十二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宋名臣奏议》卷六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
臣伏睹诏除内侍省押班李宪秦凤路计议措置边事,其一路将领皆取约束。
臣等伏见艺祖之朝,中官不过给使太宗使以黄衫给事禁中。
方是之时,四方可谓多事,以不称之才,而天下士民罔不服从,以之兴大统,传后世。
逮唐之晚,乃以吐突承璀招讨处置,而侍从之官论奏不已。
宪宗屈天下之议而用之,终以无功而罢。
盖一方之警,欲以扰一路为难,以天下之力,治一小警为至易,此理顺故也。
理顺则无远而不从,理屈则虽近而不服。
熙州小警,大不过觊幸朝廷之爵禄、岁时之赐与,小不过欲以劫掠本界仓廪牛马。
况封疆之臣,所聚者一路之勇,所用者一路之智也。
夙夜砥砺,欲以捐躯命而承德音,乃使潜气屏息,以顺适奄尹之指令乎?
臣等又闻「名言兹在兹」,茍有兹事,必在兹义。
今虽委曲傅就,更为「计议措置」之名,其实使一路将领出于指麾,乃是行招讨经略之职。
欲以厚诬议者,安可得乎!
况今天下之广,士民之众,岂无一辈,而顾必用之,何示天下以不广哉!
伏望朝廷鉴艺祖太宗之所以裁抑中人,业成若此,念唐宪宗之所以崇用之,而功卒无成之若彼,明所与以称所施,天下幸甚。
攻讨晏州夷贼手诏政和五年七月辛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
晏州夷贼自招抚后来辄敢结集背誓,攻犯城堡,比虽屡获失利以归,缘出没不定,长宁一带未得安堵。
渝盟犯顺,师出有名。
可依赵遹所奏,乘时攻讨。
除已差永兴秦凤路兵马外,更泾原路三千人、环庆路二千人并步人前去应副。
指挥到,仰本路帅臣选差曾经战阵兵将官,每一千人作一番,管押赴泸南听候使唤,限五日起发。
仍以赵遹泸南招讨制使王育、马觉为同统制,雷迪、丁升卿军前承受,孙义叟、王良弼应副钱粮,王育以下并听赵遹节制。
禁乱除暴,事非获已,帝王之师,举必万全,蜀道险阻,利在设伏,间探向导,所宜尽心,毋得轻易堕贼之计。
晏州夷贼有胁从之人,如能悔过自新,即许招降,免行诛戮,并与原释,用示不杀之意。
郭崇韬朱友谦官爵财产制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
故西道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守侍中监修国史枢密使郭崇韬。宜许归葬。
其世业田宅。并还与骨肉。
万州司户朱友谦。可复护国军节度使太师尚书令河中尹西平王
所有田宅财产。并还与骨肉。
进封王晏球等制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
朕尝披国史。
备阅军功。
裴度之破淮西
无遗庙算。
石雄之攻山北。
益展皇威。
莫不仰遗烈于祖宗。
委全才于将相
而自中山逆命。
外域朋奸。
夺戎旅以鹰扬
屠贼兵而鱼烂。
夕闻告捷。
朝赏殊勋。
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北面行营招讨归德军节度宋亳单颍等州观察处置亳州太清宫等使权知定州军州事特进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宋州诸军事宋州刺史上柱国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王晏球
长剑倚天
洪河带地。
居万夫之长。
擅三杰之名。
黄石兵书。
子房之筹略。
清淮公族。
兴仲爽之源流。
自统雄师。
往收逆垒。
曲阳之坚阵。
厌𣻎水之惊波。
爰筑室以反耕。
攻围雉堞。
果析骸而易子。
倾覆鸟巢
招降之士庶数千。
扑灭之凶狂非一。
王都授首。
秃馁生擒。
火焚而恶蔓皆除。
电扫而妖氛并息。
谅兹丕绩。
宜降优恩。
乃眷汶阳
实惟巨镇。
据犬牙之内地。
当马颊之要津。
是命畴以勋庸。
福其黎庶。
国公之品秩。
崇藩后之等威。
俾浚凤池。
仍加蝉冕。
帷幄共推于重席。
井田兼别于真封。
于戏。
解甲休兵。
实归于上将
安民和众
议仗于贤臣。
永保令猷。
无替朕命。
可依前检校太傅侍中使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齐棣等州观察处置使
进封开国公
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
行营副招讨横海军节度观察等使守沧州刺史李从敏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观察北平军等使。
进封开国伯
食邑一千二百户。
北面行营兵马都监郑州防禦使张虔钊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观察等使。
仍封清河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
削夺李罕之官爵制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
朕闻君天下者先赏而后罚。立教化者贵德而贱刑。
其或道之以爵而不劝。是禀匪人之性。
岂悛不救之谋。虽军旅屡兴。
有惭区宇。而干戈勿用。
何去顽嚚。邢磁洺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邢州刺史上柱国陇西郡食邑三千户李罕之
闾阎下品。窟穴微生。
凭厉气以感时。依凶徒而干纪。
剽劫郡县。攘害蒸黎。
水绝安流。陆无砥道。
先皇帝舍于斧锧。委以招修。
唯闻屠伯之名。宁有字人之称。
而又擅离河内。窃据东郊。
溪壑贪心。涸伊瀍而不润。
乌鸢利觜。啖郏鄏以成空。
旋逃原野之诛。还聚萑蒲之众。
时以上京初复。群情未安。
宥十死之正刑。委三城之重地。
仍加相印。俾耀兵权。
冀怀再造之恩。永戢无厌之暴。
而乃复招逋逸。辄留贡输。
始则结王友遇而寇攘。终则投李克用而侵轶。
乃山北以邢洺为要害。尔则引戎马以屠攻。
洛京以怀孟为咽喉。尔则肆爪牙而搏噬。
谓其当路。终可欺天。
不知祖宗垂休。祐予缵继。
中外陈恳。成我荡平。
专攻之令才行。同德之捷巳献。
度其鼎斧。无一安存。
降以丝纶。用彰攻伐。
李罕之在身官爵。并宜削夺注毁。
招讨使宰臣张浚□骆全雍悉加存恤。呜呼。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尔为将相而不能全身。尔授旌旗而翻行起乱。
罪在册府。朕安敢私。
凡百同盟。共惩始祸。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收复定州露布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盖闻祸福两途。
响应虽从于天道。
赏罚二柄。
宪章必在于帝王
所以虞殛四凶之徒。
周诛三监之类。
为时除害。
令在必行。
申旄钺之威。
以剿豺狼之党。
逆贼王都。
滥承馀绪。
叨据边方。
当朝廷念旧之时。
冒藩翰赏延之帅。
曾无绩效。
但抱奸邪。
国家光有万邦。
宠绥诸夏。
累颁殊渥。
官兼右相之荣。
叠示优恩。
秩冠三公之贵。
谅兹眷命。
果至满盈。
况去岁驻跸夷门。
吊民梁苑
万乘有省方之念。
诸侯专述职之勤。
而乃王都背惠孤恩。
藏奸积衅。
不思入觐。
惟自偷安。
以至继历寒暄。
逗留川陆。
朝廷务从宽恕。
累降诏书。
候其悛心。
冀全理体。
殊不知凶顽益固。
抗拒弥坚。
信折以难招。
非舞干而可格。
而又朋连北狄。
禦捍王师。
扰我疆场。
负我盟誓。
须兹饰怒。
所冀夷凶。
乃谋帅于军中。
俾恭行于天罚。
繇是貔貅云集。
虎豹风驰。
咸捣枭巢。
誓平蚁穴。
北面招讨天平军节度使王晏球等。
推心许国。
挺志忘家。
皆矜摩垒之雄。
各骋寝皮之勇。
遂乃交飞矢石。
齐舞梯冲。
指其戏鼎之鱼。
必取膏砧之肉。
以致徵兵调食。
结垒连营。
踰沙轶漠之戎。
全军皆戮。
同恶齐奸之虏。
匹马不回。
而又举螳臂以求生。
张猬毛而自固。
计穷力尽。
且无飞走之门。
万诈千妖。
宁免芟夷之祸。
是以致其丑类。
无所逃刑。
既谐饮至之期。
爰契畴庸之典。
今月三日。
定州指挥使马让能巳下三人。
先约归降。
是时果于贼城之上。
自相杀戮。
王晏球等领兵士直扣曲阳门。
接势而攻。
一合收下。
其逆贼王都及秃馁趁入子城
斩首生擒。
不可胜计。
至于徒党骨肉。
略无孑遗。
今则献俘行阙。
悬首稿街。
六师尽敌而凯旋。
一境复安于生聚。
王晏球等巳下。
从上行赏。
表不踰时。
或跨镇分封。
官居极品。
或双旌大旆。
宠寄十连。
著铭钟镂鼎之荣。
显传子示孙之业。
于戏。
违天逆道。
鬼瞰神诛。
顾斯荡定之勋。
实快华夷之意。
可期康乐
以泰黎元。
申号令于市朝。
明征伐之有谓。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改元天复赦文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二
门下。三阶彗孛。
暂移宸极之尊。两曜暗昏。
始表忠正之救。朕临御寡德。
妖孽殊常。蒙尘于便殿之中。
受制于逆臣之手。夺玺捩指。
备肆侵淩。挟刃揕胸。
几罹酷毒。闭关行伪。
则公卿不在其谋。悬榜见诬。
则黎庶不堪其诈。害我骨肉。
杀我嫔嫱。悖恶滔天。
古今未有。侧陋尝胆。
幽忧下宫。皇穹降悔祸之灵。
将相竭同心之德。凤翔节度使尚书令岐王茂贞
镇于右辅。首激刚肠。
有食失匕箸之惊。有车及蒲胥之怒。
关内之沈几贯日。刚纳卫兵。
夷门之忠愤淩云。显惩邸吏
三藩唱义。四海协词。
咸以密谋。咨于上相
于是禁军之内。三杰挺生。
上元假以良时。高庙付其英断。
月正元日新正吉辰。
质明而逆首枭悬。中旦而凶渠剖裂。
共申匡复。皆著功庸。
寻下诏书。递行赏典。
茂贞既平国难。来觐天庭。
驱武旅而箪食争迎。驻皇都而秋毫不犯。
推殊功以荐同志。留爱侄而董雄师。
继筠能禀规程。肃清辇毂。
人神洽庆。华裔偕来。
亦既十旬。暨于初夏
朕以脱于幽辱。复正宸严。
重守宝图。不改旧物。
上愧于列圣。下惭于兆人。
思宏荡秽之恩。仍革纪年之号。
庶明有罪。皆在朕躬。
可大赦天下。改光化四年天复元年
四月十五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惟十恶五逆。
屠牛铸钱。合造毒药。
谋故杀人。及持仗行劫。
官典犯入己赃。兼以踰滥身名。
冒优官秩。及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致成冤滥。
不问有赃无赃。并不在原免之限。
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薛齐偓同谋凶逆。徒党支属。
追究未到者。不在赦原之例。
其疏远亲属。素不通连。
众知良善。一切不问。
其左降官。非与十一月五日交涉者。
并与量移。元敕不在量移者亦与量移。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近处。其情非蠹政。
心不挟邪。曾经两度量移者。
便与复资。委中书门下酌量处分。
流人及降流者与移近处。如巳收叙者量才叙用。
其左降官与流人巳达贬所者。或至亡殁。
家口欲还。及须归葬者。
任从所便。如孀幼孤穷不能自济者。
则委所在州府量与优恤发遣。先有官者各还本官。
上帝降灵。将安丕祚。
中朝多难。爰有诚臣。
登好爵以报殊庸。寻行令典。
锡嘉名而溥大庆。用表洪勋。
静海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平章事李继昭。岭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继诲。
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彦弼。并早参禁卫。
累著勋勤。生知忠孝之源。
洞识君臣之义。齐心沥血。
果成复国之功。左袒一呼。
遂定安刘之业。叔侄继先臣之烈。
彦弼禀大父之规。据其大勋。
旷古难比。宜加美称。
以播无穷。继昭继诲彦弼宜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
各加实封一百户。六军将士并赐号怀忠定难功臣
应楼前左右神策及诸军并凤翔兴德两道立仗兵士等。各委所司准例各与优赏。
以报勤劳。宰臣司空崔允。
挥涕入朝。含酸莅事。
防窃发于趋翔之际。阻凶谋于谭议之閒。
明大直若屈之机。见反经合道之旨。
忠惟爱我。奋不顾家。
始则裂帛为誓。合契禁军。
班列之臣。忠良景附。
安宗社。宁愧古贤。
虽巳畴庸。未为报德。
宜赐回天兴祚平难功臣。并加实封一百户
仍图形淩烟阁。功著定倾。
名高死难。永言风烈。
讵废赏延。故尚父子仪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太保瑊赠司徒杲卿赠太师真卿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家。
有主祭祀本房子孙中。每家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功格一时。赏延后嗣。
既配庙廷之享。仍传棨戟之门。
所以励仗节于千秋。劝能臣于百代。
况新诛叛党。尤景英风。
武德贞观以来历朝配享功臣安金藏等。宜委中书门下各搜访本房主祭子孙。
第其勋荫。量其人才。
各与叙用。其有进状叙陈者。
委所司磨勘。不得令有僭滥。
关畿不守。先帝西巡。
惟我辅臣。首图义计。
故收复京城西面行营诸军都统夏节度使思恭。扬威北鄙。
决胜东桥。佐郑畋匡复之谋。
岐阳统制之命。提戈奋勇。
运策摧凶。终成逐雀之功。
显就回銮之计。逮予初位。
尚洽嘉谋。追瞩崇勋。
宜膺庙食。其郑畋巳有别敕处分。
思恭宜委中书门下特与加赠。仍配享僖宗皇帝廷。
故西面行营副都统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故收复京城行营都统行军司马朔方军节度使唐宏夫。
各持将节。来佐台旌。
争锋而深入王城。力屈而衔冤寇垒。
莫睹归元之貌。空留不朽之勋。
言念竭忠。更隆茂典。
宜委中书门下并与追赠。故南面招讨使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政。
顷当强敌。大振奇勋。
弯弧百战于阵前。夺槊横飞于马上。
天时莫救。壮气空存。
宜从超等之褒。用劝百夫之特
中书门下优与嘉赠。有客之诗。
前经具载。继绝之义。
历代所先。言念于此。
岂忘旧典。介公酅公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其二王三恪后。各委有司准旧制修建。
夫匡国之臣。殁身无悔。
所祈后代。雪彼沈冤。
太和七年宰相王涯巳下二十七家。并见陷逆名。
本蒙密旨。遂令忠愤。
终被冤诬。六十馀年。
幽枉无诉。宜加恩霈。
用慰泉扃。宜并与洗雪。
各复官资。如有子孙在人家隐藏者。
任自诣阙及州府投状。如非虚谬。
则与量才叙用。故镇海军节度使李顺节。
顷岁奸邪乱政。慨慷不平。
偶泄藏谋。遂罹横祸。
仍遭诬搆。被以罪名。
虽巳行昭雪之文。未降褒崇之命。
宜申缛礼。以慰忠魂。
中书门下优与追赠。寝园之内。
充奉之閒。夙夜兢忧。
虑有遗阙。其诸陵台令
中书门下切加选用。仍令所司给与优料段丁柏子。
不得别有役使。切须优料。
以时栽殖。其每年奉陵诸县差配芟刈人夫不少。
殊不切用。徒为劳扰。
自今巳后。但每年芟薙之时。
京兆府于本县苗税钱数内。酌量功价。
支付陵令。遣自和雇人夫。
委拜陵官常加点检。其下宫宇舍。
宗正卿京兆尹差官县司同加点检修饰。务致尊严。
维城之重。本枝之良。
叙敦是先。渥恩当厚。
其宗室子孙。自兴德行在及光化元年所放出身。
及合许非时而参选者。并委本司准旧例处分施行。
切令详实。不得致令踰滥。
仍令吏部切加磨勘。修集之人。
辛勤可闵。访闻旅食。
动必逾年。皆是吏曹及门下省因循。
致兹留滞。始于磨勘
远至进黄。自冬涉
不得了绝。自今委中书门下切加提举
吏部一事以上。并须准旧例程限。
不得致有淹延。自兵兴以来。
吏道全消。办己者或众。
恤人者几希。遂使桑柘日摧。
荆榛岁茂。将救黎元之命。
宜求抚字之仁。应两京畿赤县。
中书门下切加选择。务在得人。
诸州府县令录宜三选。不得轻有注受。
切须当以人材。畿内编人。
久罹兵革。虽连年丰稔。
而尚困艰贫。念彼疮痍。
宜加恻隐。应光化元年二年三年秋夏税。
合输纳属府州县。及诸州斛斗草钱等。
所有逋悬。并宜放免。
不得辄令官吏。尚有追徵。
其去年秋所欠。即不在此限。
郊圻之内。兵革以来。
言念凋残。固宜矜悯。
差徭人役须罗。挠人在司。
局中之人。又宜集事。
京兆府每月合差赴飞龙掌闲。虽是轮差诸县
不免长挠疲人。宜令府司于苗税钱内。
每月据所差人数目。每人支钱送付飞龙司。
仰自和雇人夫充役。途路所先。
通商是切。开畿之地。
横赋非宜。致物价之益高。
自商徒之难济。令盐铁司及两神策军。
先有两市杂税。并令停罢。
自今巳后。畿内军镇。
不得擅于要路及市井津渡。妄置率税杂物。
及牛马猪羊之类。其有违犯者。
有人纠告。以枉法赃论。
诸镇县节度及诸津渡。访闻每年兴贩百姓。
广有邀求。致令滞停。
切令两军京兆府差人觉察痛断。都市之内。
屋宇未多。闻浮造之人。
常须更出地课。将期招葺。
宜有指挥。应诸坊于公私地内浮造屋宇。
每月地课。不得更有收徵。
甸服生灵。正当凋瘵。
太仓输纳。务在均平。
傥容厚敛之奸。颇失忧人之意。
自今后太仓所纳斛斗。仰司农卿准旧例主掌。
校量之际。切在奉公。
不得先任吏人抑屈百姓。朝廷向来旧例。
止有榷酒。丧乱以来。
遂行卖曲。本自度支营利。
近年兼借两军。畿甸之人。
皆言不便。所宜徇众。
不废赡军。起今年五月巳后。
京畿内任自制造私曲。仰度支京兆府依旧例。
于酒店量户大小。逐月纳榷沽酒。
仍酌量随月依前借军诸司。充诸色支用。
其两军元造曲。制下后便勒逐斤减价。
六月三十日巳前货卖官曲。其私曲不得更货卖至七月一日巳后不得更卖官曲之限。
爰自乱离。殆将二纪。
关畿之内。掠夺颇多。
遂令黔首之徒。或被丹书之辱。
眷兹冤抑。须杜奸讹。
旧格买卖奴婢。皆须两市署出公券。
仍经本县长吏引检正身。谓之过贱。
及问父母见在处。分明立文券。
并关牒太府寺。兵戈以来。
条法废坏。良家血属。
流落他门。既家乡。
或遭典卖。州府曾不寻勘。
豪猾得恣欺淩。自此准京兆府并依往例处分。
两市立正印。委所司追纳毁弃。
改给朱记行用。其传典卖奴婢。
如勘问本非贱人。见有骨肉證验不虚。
其卖主并牙人等。节级科决。
其被抑压之人。便还于本家。
御史台切加察定。天下州府。
如有此色。亦仰本道观察防禦刺史各行条制。
务绝沈冤。尧悬谏鼓。
禹拜昌言。在明哲之尚然。
实古今之所重。况乍袪蒙昧。
希致和平。思謇谔而若疗朝饥。
虽激讦而亦不加罪。谏官举职。
须务济时。其文武常参官素怀术业者。
任上封事。极言得失。
必当召见。亲问所陈。
其有才识幽深。事裨时政者。
即职升擢。或藏器俟时。
隐于岩谷者。委文武朝官所在州县以行实闻荐。
举众目者。实资于纲领。
总庶务者。必究乎本根。
将寻沿革之宜。谅系张弛之道。
其有事不稽古。官不易方。
欲正滥原。须遵故实。
应有诸司法制。废坠多时。
未复旧规者。自今后宜委诸司各检举。
条录闻奏。委中书门下详酌处分。
汉徵极谏。晁董陈理乱之端。
晋策能言。诜元贡阙遗之政。
乃登道广。请举公平。
诚在得人。以匡不逮。
应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
达于教化。军谋宏远。
政术详明者。文武常参官及诸道节度观察等使具姓名闻荐。
至十一月到京。朕当亲临策试。
择其可否施行。骀背燕毛。
礼经所重。即验颂系。
汉诏所矜。克存尚齿之规。
免致遗年之诮。天下高年鳏寡八十巳上。
委所在长吏切加安恤。其有不幸者。
量与葬送。仍存抚孤裔。
于戏。文王羑里。
克建周邦。大甲桐宫。
用兴殷道。朕不敢忘六旬之辱。
公侯宜奖成万代之功。进忠贤以启政途。
黜邪佞以惩覆辙。庶乎上下共保我高祖太宗之洪基。
请兼招讨使 唐末至五代 · 贺德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臣当道兵甲素精。貔貅极锐。
下视并汾之敌。平吞镇定之人。
特乞委臣招讨之权。试臣汤火之节。
苟无显效。任赐明诛。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 五代 · 韦建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名位所以宠贤。爵禄所以驭贵。
德盛者庆远。源深者流长。
垂裕后昆。启迪前烈。
今见其人矣。薛氏之先。
奚仲为夏车正。仲虺汤左相
与滕争长。薛实先封。
佐汉登台。因而胙土。
河东冠族。代不乏贤。
五代祖道衡。吏部侍郎史侍郎
隋文帝创造霸图。发挥纶翰。
变当时之文体。高祖收。
皇朝行台金部员外天策府学士。我太祖之经纶王业。
专掌诏檄。擅经国之词宗。
凡所事业。著于史传。
曾祖元超。皇朝户部尚书中书令汾阳县开国男
丹青景化。金玉王度
吁谟载于盟府。故事留于台阁
祖毅。皇朝鄜州洛交县令太子舍人
父儒童。皇朝京兆府醴泉县
梁州都督。潜德养蒙。
晦明藏用。位不充量。
道屈安卑。武子之德在人。
太邱之德益茂。府君讳舒
字仲和醴泉府君之长子也。
元和诞灵。纯粹时秀。
覃吁有异。敏惠夙成。
闻诗礼之义方。深仁明之正性。
读书知王霸大体。览史慕名臣高节。
脱略细务。经济远图。
铨衡赏擢。年十九授华州司士参军
从累考也。转相州司法参军
又迁岐州司功参军邺郡旧都。
扶风左辅掾曹之选。
必先才地。以儒学饬吏。
以明察莅官。筮仕之初有令名。
再命而伛。不忘循墙之恭。
三语故称。则闻趋府之誉。
堆案之下。析滞无虞。
天宝初。寰宇升平。
典刑攸叙。旁求端士
以授法官。拜大理寺丞
敬尔繇狱。有郡吏抵犯。
议合惟轻。台臣作威。
俾令从重。服念累日。
至于旬时。苟有动摇。
必将颇类。彰书厥状。
实曰非辜。初秉直而不移。
终忏权而获罪。贬青州司户参军
君子曰。守法不回。
正也。移官无愠。
达也。道不可屈。
身屈何伤。无何。
金州司马。迁夷州刺史
举淹滞。择廉平也。
至德初渝州刺史。西通楚道。
北控汉中。山镇缙云
峡通明月。歌来暮于巴俗。
愿借留于梁境。升课最矣。
君理行第一。所居必闻。
冉季膺政事之科。龚黄获循良之首。
累迁巫溪刺史少府监殿中侍御史。溪洞杂类。
蛮夷徼外。缓耳素服。
小有底宁。言语之所不通。
抚柔之化风靡。宝应初
皇上以四郊多垒五溪未安。
乃拜黔州刺史黔中经略招讨观察处置盐铁选补等大理卿御史中丞黔中者。
禹贡荆州之域。秦开武陵郡
其启土也大。其货殖也殷。
有廪君之土舟。擅寡妇之丹穴。
惠化所感。无思不服。
昆明者。西夷绝域。
池习战。汉所未通。
远闻德政。翻然纳款。
琛赆尤物。来献于重译。
紫泥宝书。屡荣于手诏。
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河东郡开国伯。赏茂勋也。
十郡土风。百域异俗。
轻剽啙窳。奸宄矫虔。
示之以威信。兴之以礼让。
华风变于夷裔。膏雨浃于殊壤。
方将作镇藩翰。永为长城。
天不憖遗。人将安仰。
大历十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溪州之公馆。
春秋六十有八。勤王事也。
魏阙将朝。来展韩侯之觐。
荆州罢市。深怀叔子之仁。
百蛮感恸。三军雨泣。
惟君恺悌之性。始于闺门。
忠义之诚。闻于邦国。
少有大量。幼而老成。
结绶勤王。敬恭朝夕。
精识可以应务。明断可以析疑。
每推是心。以接于物。
魏其庑下。金尽散人。
泛毓室中。衣无常主。
而雅好文酒。醉犹温克。
陶然忘机。傲然自得。
傥来轩冕。曾不在怀。
此则山之疏旷。庄周之造道。
贵而不骄。谦逊每推于寮友。
宽而能恕。喜怒不见于家人。
信大雅之保身。中庸之蹈道。
况乎负才器以身许国。剖郡符易之风。
政行于南国者二纪。领藩镇者十年。
凡所条奏。上圣心。
汝实专征。尝受元戎之钺。
我惟共理。兼荣副相之印。
充国之功宣右地。伏波之式是南邦。
遗爱去思。古今一揆。
君外祖故中书令逍遥公韦嗣立。先朝硕德。
叔父故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使江童。当代名贤。
季弟前吏部侍郎宣州刺史宣歙等州观察使邕。朝之俊茂。
既□隋朝至今。掌纶翰者四叶。
天宝之后。膺方面者三人。
中外相门。奕代文学
阀阅之大。莫之与京。
夫人京兆韦氏。故工部尚书东都留守虚心之次女。
婉淑之德。早映图史。
柔明之姿。动成师范。
方保荣于韩乐。奄追悼于潘诗。
永泰二年三月。殂逝巫州官舍。
追赠扶风郡夫人。从夫贵也。
长子前乡贡明经安亲。次子左金吾卫兵曹安国。
早承训导。皆成器业。
才行之美。孝友彰闻。
有志不时。相次沦夭。
三子永王府参军安郡。髫稚之岁。
执亲之丧。致毁而终。
人踰所痛。卜云其吉。
列兆先茔。不忘孝也。
第二女故梓州射洪县令杜滔妻。至孝纯深。
提携孤幼。江山险阻。
扶护言归。诚孝所通。
龟筮协吉。丧事不敢不勉。
备物必诚必信。圣恩震悼。
礼部尚书。赙物三百匹。
仍令中使监护。吊祭仪仗。
礼优常等。饰终之典。
回日月于佳城。诏葬之仪。
濡雨露于泉隧。以大历十一年七月二十日
合祔于万年县栖凤原。礼也。
季子太常寺奉礼郎遵诚协律郎遵诲太祝遵训等七人。童丱而孤。
孺慕罔极。已拱。
地迩先君。棣萼前彫。
茔连爱子。封之若斧。
尚行夫子之规。坎不及泉。
自合延陵之礼。余忝内弟。
早荷周旋。传盛德而备详。
叙高行而无愧。词曰。
汶水源长。条山连冈。
鼎气发祥。大族其昌。
车正仕钧衡佐汤。
赣君法令。内史文章。
德厚庆远。才优道彰。
中书政本。纶閤传芳。
时称茂绪。代济业祉。
学小申韩。艺通坟史。
邦有良翰。朝推端士
析滞列曹。申冤大理
三黜无愠。九迁兹始。
州县暂劳。云霄则迩。
西南重镇。实倚长城。
夷落风变。蛮陬化行。
驻车决遣。揽辔澄清
赤舄命服。朱纶错衡。
霜飞宪。露溢戎旌。
绝域输款。殊方献诚。
牙璋既备。介圭方觐。
仁则宜寿。天胡不憖。
迢遰江山。悲凉旅榇。
震悼宸扆。哀痛藩镇。
诏使护丧。同盟执引。
哀哀孝子。煢煢弱允。
铭德叙功。庶乎传信。
伐蜀制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
朕以夙荷丕基。
乍平伪室。
非不欲宠绥四海。
协和万邦。
广正朔以遐同。
俾人伦之有序。
其或地居陬裔。
位极骄奢。
殊乖事大之规。
但蕴偷安之计。
则必徵诸典训。
振以皇威。
爰兴伐罪之师。
冀遏乱常之党。
蠢兹蜀主。
世负唐恩。
閒者父总藩宣。
任居统制
朱温东离汴水。
昭皇西幸岐阳
而乃不务扶持。
反怀顾望。
盗据剑南之土宇。
全亏阃外之忳诚。
先皇帝早在并门。
将兴霸业。
彼既曾驰书币。
此亦复展谢仪。
后又特发使人。
专持聘礼。
彼则更不回一介之使。
答咫尺之书。
星岁俄移。
欢盟顿沮。
朕顷遵崇遗训。
嗣统外藩。
追昔日之来诚。
继先皇之旧好。
又专持信币。
皆绝酬还。
缅惟背恩食言。
可忍弃同即异。
今观孽竖。
绍据山河。
委阉官以持权。
凭阻修而僭号。
早者曾上秦王缄札。
张皇蜀地声尘。
形侮渎之言辞。
谤亲贤之勋德。
昨朕风驱锐旅。
电扫凶渠。
复巳坠之宗祧。
缵中兴之历数。
捷音旋报。
复命仍稽。
使来而上抗书题。
情动而先誇险固。
加以宋光葆辄陈狂计。
别启奸谋。
将欲北顾秦州
东窥荆渚。
人而无礼。
罪莫大焉。
客省使李严奉使铜梁
近归金阙。
凡于奏对。
备述端由。
宋光嗣相见之时。
于坐上便有言说。
先问契丹强弱。
次数秦王是非。
度此包藏。
可见情状。
加以疏远忠直。
朋比奸邪。
内则纵恣轻华。
竞贪宠位。
外则滋彰法令。
蠹耗生灵。
既德力以不量。
在人祇之共愤。
今命兴圣宫使魏王继岌西川四面行营都统
仍命侍中枢密使郭崇韬西川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西川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
凤翔节度使李曮充都供军转运应接等使。
同州节度使李令德充行营招讨副使
陜州节度使李绍琛充行营蕃汉马步军都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
西京留守张筠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
华州节度使毛璋充行营左厢马步都虞候
邠州节度使董璋充行营右厢马步都虞候
客省使李严西川管内招抚使
总领阙下诸军。
兼四面诸道马步兵士。
九月十八日进发。
凡尔中外。
宜体朕意。
贺德伦 后梁 · 朱友贞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
魏博寇敌接连。封疆悬远。
凡于应赴。须在师徒。
是以别建节旄。各令捍禦。
并镇则委魏博控制。泽潞则遣相卫枝梧。
咸遂便安。贵均劳逸。
已定不移之制。宜从画一之规。
至于征伐事权。亦无定例。
临清王领镇之日。罗绍威守藩以来。
领事衔。本无招讨
祗自杨师厚先除陜滑二帅。皆以招讨兼权。
因兹带过邺中。原本不曾落下。
苟循事体。宁吝施行。
况今刘鄩指镇定出征。康怀英往邠岐进讨。
祗令统率师旅。亦无招讨使衔。
切宜遍谕群情。勿兴浮议。
倚注之意。卿宜体之。
赏赐诸军诏 后梁 · 朱友贞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
郊禋大礼。
旧有渥恩。
御殿改元。
比无赏给。
今则不循旧例。
别示特恩
其行营将士赏赉。
已给付本家。
宜令招讨使霍彦威副招讨使王彦章陈州行营都指挥使张汉杰晓示诸军知悉。
奉题招讨使台州石安抚雁荡能仁寺遗诗后(诗附)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岚雾开明雁荡山,元戎旌羽建禅关。
五花吐笔天龙拥,三箭收功士马閒。
儿戴旧恩馀噍类,孙全遗体几忧患。
一春风雨相将晚,醉觉眉间喜色还。
附:我行天下山水半侧身西望长嗟叹山到蜀川方绝奇世殊久被微官绊万里提兵雁荡来高牙一展岚雾开风吹骑联镳入高日下照翻经台老僧振锡去何所香篝寂寂佛无语山鸣谷应应者谁似有秦民宅幽阻姑休尔旅枕尔鋋云深不得惊龙眠水帘一𣲖泻琤玉岁与清气中洄沿二三溪碓长林下人力罢舂天所借草香花净太古春虎啸猿吟明月夜幽寻静胜登嵯峨鸾旗柱笔光影摩诗成写破峭壁翠稽首岩前诺巨那/公讳国英月涧宿州灵壁县人金季时居材官下僚元初用文武才仕至福建宣慰曾孙宣武将军松江万户琼尝乘遽道经寺得诗于老僧云僧且言公初入台秋毫无犯士民豫附既移镇有告叛者大将欲狝薙之公请再行叛者更生焉琼复弃戎行获归陇畎今年春偕倩曹生撝访予风雨下出卷诵之殆见公存心仁律下严悠然雅歌而神采炳如也祖作孙述孝念其可泯乎乃并序而归之
亲征契丹命将制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宣王讲武。
逐猃狁于太原
汉帝出师。
匈奴瀚海
是知蛮夷猾夏。
不能绝之于古今。
戎狄无厌。
不能拘之以信义
先皇帝昔当草昧。
方在龙潜。
未登鄗邑之坛。
始有晋阳之难。
契丹主径驱蕃部。
直抵并郊。
遂解重围。
助成大统
我之兴也。
彼有力焉。
于是邀之以鬼神。
申之以盟誓。
载诸册。
传厥子孙。
尔后常念前因。
每思厚报。
宫闱之服玩。
罄府藏之珠珍。
供亿无时。
道涂相望。
契丹贪残滋甚。
骄纵异常。
通使命于江淮
徵贡输于郡国。
包藏既久。
奸谲渐萌。
既而舆议諠哗。
群情愤激。
军民扼腕。
中外同辞。
请兴貔虎之师。
以遏豺狼之患。
先皇帝重其信誓。
笃以初终。
降万乘之尊。
礼不义之虏。
耗中原之力。
奉无巳之求。
迨于缵受丕图。
虔承顾命。
每欲息民继好。
敢忘屈巳从人。
所以厚礼卑辞。
以隆其意。
推心置腹。
以示其诚。
其如鸩毒潜深。
兽心难革。
乘我歉岁。
伐予大丧。
平视中原。
窃窥神器。
朕实不德。
民罹其殃。
愧悼增深。
寤寐兴叹。
向者躬提黄钺。
亲指灵旗。
驻于甘泉。
自春徂夏。
赖祖宗垂庆。
天地储休。
猛将如云。
谋臣若雨。
士百其勇。
人一其心。
寸镞不遗。
狂戎自溃。
氛霾少息。
师旅凯旋。
今则渐入秋深。
虑为边患。
朕以志平寇难。
不敢荒宁。
将期亲率全师。
恭行天讨。
庶几一举。
永静三边。
罔辞栉沐之劳。
用拯生灵之患。
得不精求将帅
慎柬偏裨
冀成破竹之功。
以殄折胶之寇。
爰于刚日。
乃降命书。
顺国节度镇深赵等州观察处置幽州道行营副招讨等使特进检校太师中书令真定尹驸马都尉杜重威
地居戚里。
神授戎韬。
久服金革之劳。
累济艰难之运。
虎牢昼闭。
一麾而蟊贼自消。
河朔未宁。
再驾而氛妖继息。
戡定之业。
溢于鼎钟。
天平军节度郓齐棣等州观察处置兼管内河堤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平章事张从思。
清明可鉴。
忠正无邪。
夙怀刺虎之谋。
早列濯龙之籍。
襄阳之役。
克成监护之勋。
及北虏之来。
实赖籓篱之固。
器业之用。
可谓纵横。
西京留守起复检校太尉侍中河南尹景延广
文武全才。
云龙际会。
指经纶于掌内。
藏甲马于胸中。
久权七萃之师。
继委十连之帅。
军民畏服。
畿甸肃清。
左右之劳。
书于盟府。
武宁军节度徐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侍中赵在礼
河岳钟灵。
松筠植性。
授玉钤之秘略。
得金版之沈机。
辅翼数朝。
周旋重镇。
述职而必先九牧。
事君而唯尽一心。
尊奖之功。
光乎史册。
建雄军节度晋慈隰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叔干。
众推武库。
素晓阵图。
疾恶如雠。
见义思勇。
觞酒豆肉。
无亏抚士之心。
尺籍伍符。
尽得总戎之诀。
军旅之任。
实契佥谐。
泰宁军节度兖沂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审信
久处腹心。
早攀鳞翼。
倜傥乃万夫之长。
骁雄真六郡之豪。
燕颔虎头。
咸仰将军之相。
牙璋犀节。
累持方伯之权。
英特之名。
播于中外。
河中护国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审琦
严明无翳。
宽自居。
善知奇正之谋。
备熟孤虚之法。
首赴风云之会。
昔同带砺之盟。
累殿藩垣
常坚夹辅。
连帅之重。
倚若长城。
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青州行营副都部署特进检校太师符彦卿
惟尔先臣。
实为名将。
世袭弓裘之庆。
门传忠孝之规。
西汉三雄。
徒称杰出。
东京七校。
乃为时生。
竭尽之心。
贯于金石。
义成军节度滑濮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北面行营马步虞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皇甫遇
敌万人
力摧九虎。
赤羽若日。
蒲大夫之英风。
快马如龙。
曹景宗之意气。
继承重寄。
必竭纯诚。
义烈之称。
播于寰海。
北面行营马部都排阵使马军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保右神武统军张彦泽
猛若关张。
气吞荆聂。
荐膺委寄。
每著勤劳。
鸣镝离弦。
既得吟猿之妙。
青萍出匣。
久彰断兕之名。
营阵之閒。
皆推果毅
横海军节度沧景德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幽州道行营右厢排阵使特进检校太师王延裔。
鬼谷传书。
神龟授印。
委镇临于沧海。
赖控扼于边陲。
缮甲治兵。
暗蓄摧凶之计。
深沟高垒。
不移持重之心。
捍禦之谋。
断于胸臆。
保义军节度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宋彦筠
威惠兼著。
胆气无俦。
累佐戎权。
善贞师律。
千军万马。
陈庆之雄名。
三令五申。
孙武之战术。
将帅之选。
皆谓当仁。
怀德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田武
早从戎伍。
备历艰难。
安边展颇牧之才。
制胜合韩吴之法。
向者仗其旧德。
委以边藩。
颇资外禦之功。
实有分忧之绩。
忠贞之节。
雅叶柬求。
北面行营步军都排阵使步军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保左神统军潘环
幕府书勋。
师干著效。
攻城野战。
独麾郑国之旗。
陷阵先登。
几获鱼门之冑。
洎分环卫
弥见公忠。
兵革之时。
所宜登用。
而皆位崇侯伯。
任重土茅。
俱为社稷之臣。
悉是栋梁之具。
或推忠徇义。
或报国忘家。
常坚翼戴之心。
夙蕴澄清之志。
朕所以告于宗庙。
质以蓍龟。
授之以征鼙。
付之以萧鈇。
但以狂戎侵掠。
生聚虔刘。
既贻中国之羞。
抑亦人臣之耻。
尔等上则承先皇顾托。
辅予冲人。
次则副朝廷倚毗。
委之重任。
所宜同德比义。
勠力齐心。
各竭乃诚。
共安国步。
功业可以不朽。
富贵可以无穷。
况今刍粟俱充。
士卒咸愤。
旌旗万队。
甲马千群。
呼吸则山岳荡摇。
号令则乾坤震动。
以此制敌。
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伫期献俘清庙。
悬首素旗。
同集大功。
永清四海。
于戏。
周王吉甫南仲
乃慑戎夷。
汉帝任去病卫青
遂空沙漠。
今吾命帅。
皆谓得人。
勉立异勋。
速平多难。
无令数子。
独擅前功。
凡我股肱。
当体朕意。
杜重威充都招讨使
张从思充兵马都监
景延广马步都排阵使
赵在礼马步军都虞。
安叔干充马步左排阵使
安审信马步右排阵使
安审琦马步军都指挥使
符彦卿马军左都指挥使
皇甫遇马军右都指挥使
张彦泽马军排阵使
王延裔充步军左都指挥使
宋彦筠充步军右都指挥使
田武充步军左厢排阵使
潘环充步军右厢排阵使
襄阳形胜劄子1136年2月27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一、《梁溪集》卷八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八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窃以当今天下形胜在襄阳
何以言之?
四方地势,正犹棋局。
今车驾驻跸于吴越,是置子于东南隅也;
宣抚置司聚兵于川陕,是置子于西北隅也;
湖湘屯重兵以控制,是置子于西南隅也。
吴越湖湘以趋川陕,如行曲尺之上,相去万有馀里,号令未易达,首尾不相应,一有缓急,何以为援?
襄阳地接中原,西通川陕,东引吴越,如行于弓弦之上,地里省半。
而又前临京畿,密迩故都,后负归、峡,蔽障上流。
大帅率师以镇之,如置子于局心,真所谓欲近四旁,莫如中央者也。
既逼僭伪巢穴,贼有忌惮,必不敢窥伺东南。
将来王师大举收京东西陕西五路,又不敢出兵应援。
则是以一路之兵禁其四出,因利乘便,进取京师,乃扼其喉、拊其背、制其死命之策也。
朝廷近拜岳飞荆襄招讨使,其计得矣。
然驻军岳、鄂,未闻前进,岂不以自兵火以来,襄阳焚毁尤甚,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故耶?
臣观自古有意于为国家立功名之人,如刘琨、祖逖之徒,未尝不据形胜,广招纳,披荆榛,立官府,履艰险,攻苦淡,积日累月,葺理家计,然后能成功者。
若欲坐待其自成,必无此理。
愿诏岳飞先遣将佐马及幕府官径取襄阳,随宜料理,修城壁,建邑屋,招纳西北之民措置营田,劝诱商贾之伍懋通货贿。
稍稍就绪,然后徙大兵以居之。
旁近诸郡如金、房、随、见属我者,可以抚绥;
如陈、蔡、许、颍见从贼者,可以攻取。
不过年岁间,必有显效。
如谓屯兵聚粮,运漕为难,则汉江襄阳城下,通于沔鄂,漕运之利,未有如此之便者。
当以兵护粮船,使贼不得抄掠,则吾事济矣。
今日天下形胜,臣愚以谓无出襄阳之右者。
伏望圣慈特加睿察,早降指挥,无使缓不及事,天下幸甚。